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

欣得印彙藏印展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欣得印彙藏印展

展期: 2010/05/14~2010/06/13

印章,是東西方共有的古老文明,也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產物。除了做為鑑別、鑑藏、審閱之用,還是可以玩味收藏的對象。 以現存實物而言,最早的印章可追溯至商代,春秋戰國時期便多見公私璽印。秦璽、漢印,由於淳厚典雅,成為後世治印典範。唐代以降,隨著用印範圍擴大,除了官方使用,也作為收藏鑑別之用。宋代印章普遍使用,印章受到文人的重視;元代趙孟頫提倡印學,加上此時書畫作品中多有落款題識,使書、畫、印三者成為不可或缺的關係。此時印章刻製由文人先行書寫,再交刻工刻製,書寫與刻製非同一人,不免原來的筆趣流失,流於僵硬。到了元末王冕,利用軟石自行刻印,由於易於受刀,文人可以自行完成,開啟後世文人治印的先聲。清代研究金石風氣鼎盛,印學越發蓬勃,篆刻風氣不斷提昇,達到新的高峰。至今,篆刻藝術仍有發展,而與書畫並立三足。 印章的特色便在方寸之間,深蘊歷史文化。印章、印拓、印譜、印材均是可以一一展讀的巨著。正式璽印可了解到典章制度、朝代更迭;文人所治印章,可見寄語金石的諸多情懷,在印文閱讀中學習到風雅氣質、在筆畫雕琢中認識到書篆功夫、在佈局中見識到拙巧之用;從印拓上,可見印章文字透過印泥,拓印在紙上朱白相間的美感,而印集成譜,更能見到收藏者苦心,或是集腋成裘,或是成一家者言;而摩娑印石之時,也能從中感受到印石的溫潤之美、雕紐的工藝之美。 「欣得印彙」基於印章的重視,歷年來積極投入篆刻作品的收集,於古於今均入羅列,尤其費時整理印人資料,誠為可貴,此次展出印章五百餘方,內容包括明清兩代重要篆刻家,透過實際作品的陳列,可見篆刻發展的梗概,並且輔以篆刻家所作之書畫作品,更能讓民眾從中感受到印章與書畫之間的相互關係。

沒有留言: